◆講題:臺南四個一百年:都市中心點的時空變遷及意義
◆講者:蘇碩斌(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、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)
◆主持:吳齊殷(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)
◆時間:2024年8月13日(二)13:30-15:30
★演講簡介
臺南歡慶的四百年,始自遙遠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兩座城堡,把臺南拉進入世界歷史的記載之間。其後四個一百年,鄭氏、清國、日本、中華民國,平均不到百年就有政治權力更迭。相對的,政權之下的人群聚落,也就是美稱「府城」的臺南市街,也有相應的時空痕跡。如果看「都市中心」的位移,應可發現臺南四個一百年有幾個層次鮮明的同心圓。這個演講將透過都市中心的變化看臺南和世界,尤其是20世紀初期現代都市計畫擇定的臺南州廳、市政府,現在的國立臺灣文學館的時空變遷意義。
★講者簡介
講者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處長、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,學術專長為文化社會學、文學社會學,著有《看不見與看得見的臺北》,譯有《媒介文化論》、《博覽會的政治學》(合譯)等書。近年推動結合臺灣文史研究與文學創作的非虛構書寫,策畫編輯《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》、《終戰那一天:台灣戰爭世代的故事》等書;其中,《終戰那一天》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共同合作企劃,是跨越史學與文學、展覽與創作,推動臺灣文學走入社會的精采典範。
★演講紀要
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蘇碩斌教授應中研院社會所「南臺灣區域社會」主題研究小組之邀,於中研院南部院區人社基地以〈臺南4個100年〉為題,運用其都市研究的專長,深入分析臺南四百年來的變遷與意義。
主講人藉由四個深具歷史意義的百年事件—
- 1624年台江內海建堡
- 1724年築城
- 1824年曾文溪改道
- 1924年現代都市計畫的肇始
勾勒臺南四百年來的「歷史地層」。此外,他也以歷史為鑑,提醒大家思考臺南在下一個百年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,例如資本化、縉紳化與大臺南空間意義重整等問題。
感謝蘇碩斌教授的分享,使我們得以深入理解臺南四百年的歷史變遷。未來,中研院社會所「南臺灣區域社會」主題研究小組還將舉辦豐富多元的講座與活動,敬請持續關注並踴躍參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