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畫編號 | 計畫名稱(中英文) | (1)計畫主持人 (2)計畫共同主持人 |
服務單位 |
||
AS-GCS-113-H02 |
東亞郊商的商品邊疆:十九世紀末南臺灣人、物質與知識的網絡 Jiao Merchants and Commodity Frontiers in East Asia: Networks of People, Knowledge and Material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. |
(1) 林玉茹 (2) 蔡維屏 |
(1)本院臺灣史研究所 |
||
研究團隊 | |||||
林玉茹(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) |
|
履歷連結 | |||
蔡維屏 Weipin Tsai(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副教授 Royal Holloway, University of London) |
|
履歷連結 | |||
計畫摘要 | |||||
東亞的現代化是被動的嗎?郊商文化圈在東亞扮演的角色爲何?除了追隨殖民主義及科技發展兩條明顯路綫以外,我們擬從民間商業和日常社會的角度,以南臺灣郊商為例,探究東亞内生、跨洲際商業網絡對現代化的能動性。長崎泰錩、泰益號文書數量龐大,目前被解讀的僅冰山一角。本計畫從兩焦點著手: 1.一改過去以泰益號為中心來理解東亞商業網絡,而從南臺灣商號來檢證「商品邊疆」概念。 2.以從未被研究的《泰益號商報》重構東亞商品訊息網絡。本計畫使用一手貿易文書和田野調查,以南臺灣郊商為研究中心,採用「商品邊疆」的概念,闡釋東亞現代化的主動性。我們企圖提出與傳統「西化」和「殖民主義」架構不同的新視角,來理解東亞對現代化的創造性與實踐。
|
|||||
計畫成果 | |||||
1 |
「關稅、貿易與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東亞經濟的形塑」國際會議(Tariffs, Trade, and the Shaping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in the Lat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) |
相關連結 / 照片集錦 | |||
2 |
臺日社會經濟交流史國際座談會 |
||||
3 |
臺灣史研究所南部院區駐點研究成果出刊:“Colonial Dualities: Dynamics of Taiwanese Transformation”(殖民雙重性:臺灣轉型的動力) |
相關連結 |